2. 灸後出現的問題的解決方法:
(1)有時會上火現象(口乾、喉嚨痛),若上火時可停炙幾天,或多喝熱開水,或炙【足三里】、【湧泉】,或背部刮痧走罐,或艾葉水泡腳,幫助排毒、熱氣下引;
(2)有時艾灸過頭還會導致頭漲熱,把頭熱帶下來方法:
第一種:使用艾葉水泡腳,同時做頭頸部刮痧,把頭熱瀉了(刮痧方法:在頭部及頸部刮痧,使用無痕刮痧棒進行頭部刮痧,以頭中心「百會」為圓心,向四周輻射刮痧,刮到有痛點地方時,局部重複刮痧,刮開,由原本的痛刮到不太痛,力道要拿捏不要刮破頭皮。 至於頸部刮痧須抹上凡士林油性類,以八字型刮頸部左右兩側,頸部中則由「風府」直刮到「大椎」穴。 頸部可用無痕刮痧棒或牛角平板刮痧板,亦是刮到痛點重複在局部部位刮開淤滯,刮開,由原本的痛刮到不太痛);
第二種:瀉頭熱艾灸穴位:【魚際】、【曲池】、【崑崙】
薏米、山藥、紅豆打成米糊當粥吃可祛濕。綠豆湯可降火。
(3) 艾灸過量上火爛舌頭:少商、商陽放血瀉熱,灸魚際,曲池,舌噴四黃粉。
3. 一天內適宜艾灸的時間:除了晚上十一點後不艾灸因為要在十一點前入睡。
4. 治療一個疾病的艾灸與其他疾病的艾灸不能同時進行,必須相隔起碼五小時,或今天灸一病症,明天灸另一病症;
5. 艾灸前、後要喝溫熱白開水,別喝涼水,寒涼瓜果,茶葉或咖啡等物,也可喝黑糖生薑水(再加紅棗也行),促進氣血循環;艾灸前後一小時內不進食,如果不是吃很多則可半小時內,因為當腸胃充滿食物會影響艾灸;過飢,過勞,酒醉,心情不平和者,孕婦(有些穴位禁灸請遵醫囑) ,請勿施灸;灸時勿受風,可穿上大衣、褲、裙包覆再外出走動)炙後該處宜推、按摩加速運行(可使用艾葉精油輔助),半小時內盡量勿碰涼的東西、喝涼的東西(灸後半小時才進食或洗澡,若灸後馬上洗澡請將水溫調高,施灸期間勿進食可喝溫熱白開水),灸治期間忌刺激性食物。灸後可碰溫水,但灸後半小時內絕不能碰冷水,艾灸時也不碰冷水。
6. 灸臉部要注意:灸臉時請手持艾條(最好是金艾條),怕燙者或艾條質量較不佳者,可先用紙面膜蓋上,再炙。臉部穴位時間不宜過久(超過15分鐘), 臉部抹生肌玉紅膏艾灸限制在15分鐘內,若要超過要多加灸「足三里」。
7. 艾灸罐使用注意:使用艾灸罐注意別被燙傷(燙時請墊上毛巾,燙傷時請即敷生肌玉紅膏),若寒涼體質者感應熱感不強,隨時注意墊布防燙傷(清洗溫灸罐熱水泡「過碳酸鈉」浸泡一晚後鐵刷刷洗),上罐後可再覆以毛巾鎖住煙熱感更好(煙亦具效果)。皮膚病、創面、腫毒、下陰患症不宜使用「溫炙罐」,應使用「溫炙盒」或手持艾條熏之;
8. 艾灸順序:先後背再胸腹,先軀幹再四肢,從上到下;
9. 艾灸期間會有「返病」現象,為排病氣反應(如排寒、排鬱、排痰、排火、排毒),有的人腸胃不好會有嗝氣、放屁、瀉宿便、肝不好或皮膚病會起紅疹發癢發癢等,為正常現象,繼續艾灸就會消失,若不放心可以停幾天緩解後再續灸,可背部刮痧走罐,洗艾葉水、泡腳,幫助排毒。若起水泡,請使用細針消毒輕穿過,壓出水來,不揭破皮,灑點三黃粉消炎即可。灸創面、臉部、外陰部位以質量好的金艾條施灸最好。 (手熏黃用嬰兒油或手揉洗衣物清除)
10. 艾炙保健法為中國老祖先傳下來的寶貴又天然保健法,扶正氣(免疫力)袪邪氣,是「慢功夫」,邪氣在體內積滯久要排出需要時間,請「 不要急」於求速效,越久的病艾炙時間會越長,艾灸期間邪氣要排出去,會與正氣交戰,所以會有反復現象,有時會有長足進步,有時又會好像停滯不前,為正氣與邪氣在交戰,須要長期堅持艾灸補入戰力,邪氣才能成功袪除,故病患的「長期堅持」很重要。
11. 取穴大致原則:痛點在哪裡,就灸哪裡,若患部已發炎腫脹,須搭配其他適當配穴疏導,炙好了最好再鞏固灸一、二週,才「見好就收」,之後偶爾幾週或幾月保養炙一下,過猶不及都不好。
12. 艾灸後有起紅疹,此處點刺放血,抹四黃粉即可。
13. 飲食禁忌:艾灸治療時要忌口的食物——寒涼辛辣刺激,麻油、咖啡、茶葉。
14. 糖尿病人對冷熱感反應遲鈍,肉都燙爛了病人還沒感覺。
15. 灸肩膀「肩井」穴時,一定要加灸足三里。
李宗恩中醫師「血虛的人不要亂艾灸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