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的娘上週日中午前要煮中飯,不曉得看到廚房高處一個過期的物品要拿下來瞧,踩椅子上重心不穩摔落,撞到尾椎骨、左膝蓋,當我聽到異聲過去看時,只見到她整個人已趴在地上爬不起來,我心下警鈴大作,由於老人家已75歲最怕摔倒,趕緊扶起來詢問有沒有撞到腦,「沒撞到腦,就是尾椎骨很疼痛、左膝蓋瘀青腫起」。
還能走路就是疼痛,大概就沒骨折問題,趕緊讓她溫水送服三七粉五匙止痛,接著耳針治療,在耳朵脊椎骨部位從頸椎找到尾椎,測到痛點就貼耳針,加上膝、神門、腎、皮質下、腎上腺、枕。然後再尾椎骨屁股患處、左膝蓋艾灸。
當晚在其小腿肚的「承山」穴點刺放血,放出不少的瘀血條,艾灸「承山」及屁股尾椎及左膝蓋患處,承山穴放血後尾椎的痛去了大半,阿娘還能屁股綁著溫灸寶在陽台邊艾灸邊抬腿了,看了已經大好。隔天能正常騎摩托車出外買菜,三七粉則是要持續空服溫水送服,早晚各5匙,大概吃3天後就可以減為早晚3匙,不痛就不用再吃三七粉了。
【承山】定位:小腿區,腓腸肌兩肌腹與肌腱交角處,小腿人字形凹處。小腿後面正中,委中與昆崙之間,當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時腓腸肌,肌腹下凹陷處。
功效:補氣補血,運化糟粕。
主治:局部性痙攣(足攣、轉筋)、腰神經痛(腰背痛)、顏面神經痛、大腿神經痛(膝腫脛痠痛、腨如裂)、足跟急痛、四肢麻痺、腺腫。
手術:針八分至寸餘,依取穴法進針,得氣即瀉,速出針,灸五至七壯,灸不針,溫灸二十分鐘,可用點刺法,編按,灸有同效,針與灸無差。
穴感:局部痠脹。
說明:本穴有化氣散滯行瘀通絡之功,在治療跌打損傷上亦有神效。
本穴為轉筋、痔漏之特效穴。本穴灸治轉筋(抽筋),隨年壯,神驗,針刺,有舒筋袪寒之功,故對治療不肢筋失其榮養,過勞或寒冷,侵襲所引起轉動(抽筋)很有效驗。
配長強,治療腸風新下血,頗有功效。
配陰陵泉,可治心胸滿。
配魚際、崑崙,治轉筋目眩。
腳轉筋,多年不癒,諸藥無效,灸承山三十壯,兩足盡寒痠,刺之平安。
依據:《扁鵲心書》承山二穴在腳肚下,挺腳直取之,治腳氣重行步少力。
《大成》、《千金》、《玉龍歌》、《席賦歌》、《經穴》、《天星十二穴》、《肘後歌》、《天皇秘訣》、《雜病穴法歌》心胸痞滿陰陵泉,針分承山飲食美,腳若轉筋眼發花,然谷承山法自古。
《雜病論》心胸痞滿,陰陵泉,腳若轉筋眼變花,然谷、承山法自古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