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7月27日 星期二

肛漏(肛門瘻管)艾灸綜合療法

肛門周圍發生瘻管(位於肛門直腸部),膿水不止,亦稱「肛瘻」,多因肛門疽潰瘡口不收而成瘻管,腫痛隆起,形成外口和內口,沒分支別,單純性肛漏,外口有多個,且有分支,為複雜性肛漏,長期瘻口流膿,不易自癒。

一般尋求西醫治療方式,急痛時切開膿瘍引流,之後再做「肛門瘻管切開術」,但要評估避免傷及括約肌,以防肛門失禁。

 

筆者建議採取養陰清熱利濕方向調理,建議方如下:

肛漏屬瘡瘍,建議要先做一次點刺放血,把惡毒血排出,之後每天坐泡艾葉水後,再進行艾灸體內調理,艾灸後外敷。生活上飲食、活動注意避免事項,以利病症能儘快恢復。

 

一、點刺放血:少商、商陽、制污穴、委中穴。

少商、商陽、制污穴點刺一針,擠出約十來滴血。

委中穴點刺30針後拔罐(分二次點刺拔罐,第1、2次各點刺15下,第3次拔空罐),將污血排出。

二、艾灸(任選其一,或輪流)

(一)騎竹馬灸法

【騎竹馬】定位:脊柱區,約在筋縮穴兩側各一寸。

古法以紙繩從尺澤穴起,量至中指尖為止,另一紙繩比中指寸之長度,乃令患者跨大竹竿上,復令二人扛抬之,患者足尖約離地半寸許背挺直,即以比尺澤至中指尖之繩,自其骶骨尖端起,隨脊骨直上,繩盡處作假點,再以比中指之繩之中央置假點上,兩端向左右開,盡處點之,此二點即為騎竹馬穴。此法取穴困難,取第十胸椎之兩側各五分即是。

主治:癰疽、疔毒、無名腫毒、發背癰疽、腸癰、牙痛、惡核瘰癧。

騎竹馬灸法經實驗確有良效,除灸此穴外,再於患處隔蒜灸其效更捷,據姜錫三云:余幼時故鄉一老婦治癰疽聞名鄉里,施術不許外人探視,均關門行之,後據患者云:該婦施術與上訴同,令腰挺直,至背量復施灸,在背復施灸,並在患處隔蒜灸且收費甚巨,他仍受好奇心之驅使,後尋走訪老婦,其拒以實告,而上述之其因,後又曾訪治癒患者,依其灸痕量之,知為騎竹馬灸法也,據書載,則世間人惡均刪在外,只載術之。

(二)奇穴灸法:【肘尖】、【二白】、【治轉筋】。

  【肘尖】定位:肘後區,尺骨鷹嘴的尖端,肘外大骨,鷹 嘴突起之尖上屈肘取之。

主治:頸淋巴結結核、瘰癧、癰疔瘡瘍等惡傷

【二白】定位:前臂前區,腕掌側遠端橫紋上四寸,橈側腕屈腱的兩側各一穴,共四穴,掌後大陵穴直上四寸,一手有兩穴,一在大筋,一在大筋外)

【治轉筋】定位:內踝骨上中央陷中(外踝尖在外踝骨突尖中央陷中)。

主治:治惡瘡潰爛、瘜肉出。

(三)治便毒癰疽:崑崙、承漿、三陰交。

(四)治惡瘡:曲澤、委中、足三里。

(五)補陰清熱升陽:百會、勞宮、命門、太谿、至陰。

(六)清熱利濕:迎香、肛門患部、會陽、長強、承山。

 

三、外敷

生肌玉紅膏,外加三七粉或四黃粉,外敷患部,或以手指將藥膏抹入肛門內。

三七粉:適用排膿。

四黃粉:適用紅腫熱痛症時。

四、坐泡艾葉水

乾艾葉大火煮沸,轉小火煮15分鐘,兌冷水坐泡肛門患部。

 

五、生活飲食活動:排便後用水沖洗肛門,少吃海鮮鹹味食物、忌生冷、辛辣、油炸、刺激上火發炎之物(如冰品冷飲、酒、咖啡、辣椒、龍眼、榴槤、人蔘、鴨、鵝、羊、鯉魚、麻油、筍、海鮮鹹味食物…)、少做劇烈負重活動、房事不宜過勞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飛蚊症簡單食療指壓法

最近在實驗用一般人能簡單操作的食療指壓法治「飛蚊症」,請一位飛蚊症七年有輕微白內障症狀的朋友親自操作並反饋紀錄,原本主要是拿來治白內障的食療法,避免日後更嚴重而去開刀,倒沒想到一周後病人反饋說其「飛蚊症」先有大幅的好轉,原本二隻大蚊子已經消失近半面積,黑影變淡不怎麼看到飛蚊了 ,...